WWWWWWWWWWW
你的位置:首页 > 技术支持

氨——水产动物的隐形杀手

2012-5-23 14:48:17      点击:

  

1、氨的来源
由水产动物排泄物(粪便)和底层有机物经氨化作用而产生。氨对水产动物是一种剧毒物质,养殖池中由于有动物排泄物,必定存在氨,养殖密度越大,氨的浓度越高。
2、水中氨的控制标准
氨对各种水产养殖动物由于个体和品种的差异而安全浓度有所不同,为保证鱼虾蟹的安全,水产养殖(育苗)生产中,应将氨的浓度控制在0.02ppm以下。
3、氨的毒性
氨对水产动物的毒性依其浓度不同而不同。
(1)在0.01ppm-0.02ppm的低浓度下,氨对水产动物的危害是:一是干扰渗透压调节系统;二是破坏鳃组织的粘膜层;三是会降低血红素携带氧的能力。鱼虾蟹长期处于此浓度中,会抑制其生长。
(2)在0.02ppm-0.05ppm的次低浓度下,氨会和其它造成水产动物疾病的原因起迭加作用,加重病情并加速死亡。
(3)在0.05ppm-0.2ppm的次致死浓度下,会破坏鱼虾皮、胃肠道的粘膜,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。
(4)在0.2ppm-0.5ppm的致死浓度下,鱼虾类会急性中毒死亡。发生氨急性中毒时,鱼虾表现为急躁不安,由于碱性水质具有较强刺激性,是鱼虾体表粘液增多,体表出血,鳃部及鳍条基部出血明显,鱼在水体表面游动,死亡前眼球突出,张大嘴挣扎。
氨氮急性中毒症状
鱼类:鱼溜边漫游,白天浮头不散,施增氧剂也不见浮头症状有所缓解;
鱼群出现挣扎,游窜现象,并时而出现下沉、侧卧、痉挛等症状;
呼吸急促,口时而大张,死亡前眼球突出,张大嘴挣扎;
鳃盖部分张开,腮丝呈现紫红色或是紫褐色;
鳍条舒展,基部出血;
体色变浅,体表黏液增多;
打开腹腔,血液不凝,血色发暗,紫而不红,肝胆肾的颜色均呈紫褐色。
虾蟹类:体表粘液增多,体表充血,颤抖痉挛,狂游、腮丝肿胀、脱落。
4、氨的毒性与PH值的关系
对水产动物产生毒害的是氨,而不是铵。铵对水产动物没有毒害。
在水中,氨和铵存在这样的转化NH3+H2ONH4OHNH+4+OH-
(该公式会向相反的方向转换)水体有毒氨在总氨氮中的比例(%)
 
 
PH
15
20
25
30
6.0 0 0 0 0
6.5 0 0.1 0.2 0.3
7.0 0.3 0.4 0.6 0.8
7.5 0.9 1.2 1.8 2.5
8.0 2.7 3.8 5.5 7.5
8.5 8.0 11.0 15.0 20.0
9.0 21.0 28.0 36.0 45.0
9.5 46.0 56.0 64.0 72.0
10.0 73.0 80.0 85.0 89.0
从表中可以看出,PH值越高,氨的浓度将会增加,而铵的浓度则会减少;反之PH值越低,氨的浓度将会降低,铵的浓度将会增加。当PH值低于6.0时,水中的氨含量是0。在水质分析中,测定的氨氮是氨和铵的总量。根据水的PH值和水温,可以查出氨的浓度。
5、如何防止水中氨的含量过高
在养殖(育苗)生产中,要定期检测和控制水中氨氮的指标,池塘氨氮一般要控制在标准之下。具体采取以下措施:
(1)及时排污。尤其是小水泥池养殖或是虾蟹育苗时,应将池底污泥彻底清除干净。
(2)选用优质饲料,尽量减少残饵。
(3)养鱼中使用氨态氮肥(硫铵、氮铵、硝铵)时,应避免PH值过高。氨态氮肥不可与生石灰一起使用,一般应隔十天以上。
(4)4-8月期间,每半个月使用一次水质改良剂EM制剂、活水宝、噬菌王、枯草芽孢杆菌、复合菌冻干粉等)和底速净、菌改底、清凉底改等,对降低氨氮效果显著。
6、水中氨氮偏高如何处理
水中氨的浓度超过0.02ppm就属于偏高,应设法改善。可采取以下措施:
(1)降低水体的PH值,降低氨的浓度,以减小其毒性。如采用降碱解毒安、解毒灵。
2)定期冲注新水,稀释水中氨氮的浓度。
(3)每半个月使用一次水质改良剂EM冻干粉、乳酸菌、普得弧菌速杀、枯草芽孢杆菌、光合细菌等)和解毒保底安、净鳃洁底快、双氧金片等。